蔷薇书院
会员书架
首页 >游戏竞技 >娱乐王朝 > 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千里江山图的震撼之美

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千里江山图的震撼之美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部完成!

难以想象在千年前,那个18岁的少年,是如何日以继夜的伏案挥毫,肆意挥洒!

当初,宋徽宗要求王希孟画下大宋的锦绣河山。

以此象征江山永固,绵延千年,不为不惜满足他的任何要求

其中之一就是为他提供最顶级的颜料。

所以《千里江山图》历经千年,明艳如初的秘密,就藏在这些颜料里

它的颜料不用植物色,全部采用矿物质颜色。

石绿的原材料是孔雀石和绿松石,用来制作首饰的只是中品,国画颜料则全是上品

石青的原材料是蓝铜矿和青金石,同样,用的是上品中的上品

就连画中白色的小人物,颜料都是来自千年贝壳的化石——「贝王」砗磲!

因它千年不变黄。

每一种颜料的制作工艺,更是繁琐至极。

一块天然的矿石,要先经过洗-捣-箩-淘-研-煮-漂七道工艺,初步筛去杂质。

然后连续用水研磨20天,每天研磨8个小时。

最后用水飞法一层一层漂洗沉淀,最终达到标准的颜料——轻细若尘,入水即化,与墨相融,经久不变。

今天,国画颜料的制作工艺,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现在看到的《千里江山图》,每道细节都浓墨重彩地诠释了「讲究」二字,闪耀着的正是宝石

的璀璨!

这幅图演绎的前世,是王希孟天才少年的意气风发,今世则是非遗守护者呼吁寻矿与传承的苦心。

王希孟,宋徽宗亲自调教的天才少年,半年成画,绘作后去向不知。

有流传说他染疾病逝,也有人说他隐秘处死。

在探究这个历史故事时,现场就把相关专家请上了台,给出了好几种解释。

比如著名的美术史女博士曹星原老师,就说这幅画并非王希孟所作。

而是明末清初大收藏家梁清标,通过自己的声望与学识,打造出来的画作。

她首先举证此画中蔡京题跋、李溥光的题跋与原画并无直接关联。

一是蔡京题跋在布局上上下之间留白太多,且文字铺排前松后紧,不像是在原画作上顺势而题的题跋;

二是题跋磨损程度比画作磨损程度严重,按照常理卷轴是从右往左铺开。按理说画面左边应该保护的比右边好,题跋在画卷的左边,却磨损较之右边更严重;

三是画作大多数的藏印都是梁清标自己的,连接缝处也都是梁清标自己的印。

梁清标将李溥光的题跋、蔡京的题跋与千里江山图裱在一起,并勾画出少年天才绘画后病逝的桥段,将此图打造成经世孤品的盛作。

特别像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,剪辑出了一个励志故事。

除了这位女博士之外,前面提到的那位央美教授,也走上台来现身说法。

最后请上来的是,世界非物质文化

遗产绘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老先生。

他介绍说,为了再现画卷上那些鲜艳的色彩,经常到深山老林里采取各种矿石,把它们捣碎成粉,再加水研磨。

这一重复单调的工序每天要研磨八小时,持续20天,这样磨出来的颜料才能达到画家的要求,才能做到千年不褪色。

上述三位大师在各自的领域已经算是佼佼者了,但是他们这种对艺术执着追求,要求完美的严谨态度真是令人钦佩。

但鉴定的存疑之处暂且不谈,《千里江山图》卷是传世之作毋庸置疑。

同时,这幅画也是华国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之一。

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,江河烟波浩渺,气象万千,壮丽恢宏。

山间高崖飞瀑,曲径通幽,房舍屋宇点缀其间,绿柳红花,长松修竹,景色秀丽。

这绚丽的色彩和雄伟的山川,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。

说它是神图,是半点也不为过的。

下午的创作故事重现表演,刘清山也上台参与了演出。

当然剧情是按照王希孟为唯一作者而展开的,表演也被分成了两段。

一段就是王希孟的绘制过程。

另一段则是宋徽宗召来蔡京,为的是赐画,所赐的正是王希孟刚完成的那一幅画卷。

赐画这事,不是第一次,在徽宗一朝,经常宣群臣一起「观御府书画」,也会赏赐御制书画,这无疑是一种恩典。

不过这次,有些不一般。

这幅画

的作者叫希孟,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,甚至还没进入画院。

不过言语间徽宗显得对他颇为嘉许,向他详细介绍了这样一位身份低微的年轻画师。

当然重点还是皇帝本人是如何慧眼识才,谆谆教诲,希孟才能在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